“善不由外來兮,名不可以虛作!睘槲臑楣,當名實相符,譽不虛出。蘇軾在《答毛滂書》中寫道:“世間唯名實不可欺。文章如金玉,各有定價。先后進相汲引,因其言以信于世,則有之矣。至其品目高下,蓋付之眾口,決非一夫所能抑揚!碧K軾告訴毛滂,文章之可貴,在于高下有差別。如何來評判文章優劣?蘇軾作了精辟的闡述:新進學者的文章靠先輩推薦而展示于世,受到一些人的重視,這種情況是有的;但文章的品位高低優劣是由“眾口”決定,絕不是一個人的抑揚褒貶所能左右的。
事實上,文章好壞,自有評說,其名不靠一時推薦,靠千古公論。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有言:“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于后!焙玫奈恼,不必借史家的言辭,也不必托高官的權勢,而是靠自身的文采流傳于世。唐代詩人裴諧,一日經過杜甫墳前,寫下“名終埋不得,骨任朽何妨”的詩句。這首詩告訴世人,杜甫的文章,“光焰萬丈長”,人雖逝去,但名聲永留芳。歐陽修在《蘇氏文集序》中寫道:“斯文,金玉也,棄擲埋沒糞土,不能銷蝕。其見遺于一時,必有收而寶之于后世者!弊寶W陽修贊譽的蘇舜欽,其詩文開創先河,名實風采,光耀后人。
“名不可簡而成也,譽不可巧而立也!蔽恼鹿I,須經實踐和歷史的檢驗,來不得半點虛假。俗話說,刷金的菩薩不經擦,吹大的氣球最怕針。如果虛浮造作,名不副實,遲早會露餡,也會被丟到歷史的垃圾堆里。只有“以實浮于名”,才能讓世人真正佩服贊賞。
作文與做官,其實是一樣的道理。做官者要想贏得好名聲,絕不能靠投機取巧得來,而要靠實實在在干出來。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成為廉政勤政的楷模;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家國情懷名傳千古;王陽明“人須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知行合一的觀念深刻影響后人……這些為官者的榮譽不是自封的,而是憑借實際的成果獲得人民的認可、歷史的饋贈。
“名者,實之賓也!币粋人的名,是靠他的實績來支撐的。名聲的大小,取決于實績的多少。所謂實績,既包括對人民的貢獻,也包括良好的品格修養。焦裕祿“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帶領干部群眾治理“三害”,蘭考人民至今“看到泡桐樹,想起焦裕祿”;谷文昌懷揣“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難,共產黨來干什么”的信仰,帶領東山干部群眾把人間荒島變成海上綠洲,“先祭谷公,后祭祖宗”成為東山百姓延續至今的傳統;黃詩燕嚴于律己、勤奮敬業,惟愿“省點時間干點事”,被群眾譽為“最美扶貧書記”。事實證明,腳踏實地工作,俯首為民辦事,才能經得起歷史的客觀檢驗,在群眾心中鑄就恒久豐碑。
“古之君子,恥有其名而無其實!苯裉斓狞h員干部,更應不受虛言、不聽浮術、不采華名、不興偽事,做到實干立名、名副其實。須知,只有堅持以“真”為工作托底,用“實”讓業績生根,才能無愧于人民公仆的好名聲。(桑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