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國國際軌道交通和裝備制造產業博覽會近日舉辦,一批新型產品亮相。圖為博覽會戶外展示區。 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全面總結2023年經濟工作,深刻分析當前經濟形勢,系統部署2024年經濟工作。會議認為,近年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有效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深化了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戰略高度,對關系新時代經濟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深邃思考和科學研究,原創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經濟思想,指導我國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習近平經濟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不懈探索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道路形成的寶貴思想結晶,是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指導新時代經濟發展實踐形成的重大理論成果,是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創造性地提出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的重大理論觀點
圍繞要不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怎樣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是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經濟工作是中心工作,黨的領導當然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體現,抓住了中心工作這個牛鼻子,其他工作就可以更好展開”“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全面提高黨領導經濟工作水平,是堅持民主集中制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們政治制度的優勢”等。
這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社會主義條件下經濟和政治高度統一的辯證關系,深化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和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于經濟和政治關系的理論。
新時代以來,黨中央加強對經濟工作的戰略謀劃和統一指導,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中央政治局定期研究分析經濟形勢、決定重大經濟事項,中央財經委員會及時研究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及時研究經濟社會領域重大改革,對推動經濟發展起到重要指導作用。通過加強工作機制,黨中央制定重大方針和重大戰略、作出重大決策、部署重大任務的制度化規范化水平不斷提高,有力保證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落到實處。
新征程上,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團結最廣大人民,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把中國式現代化宏偉藍圖一步步變成美好現實。
創造性地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圍繞發展為了誰、發展依靠誰、發展成果由誰共享的根本問題,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2015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明確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會有正確的發展觀、現代化觀”等。
這一系列重要論述從奮斗目標、初心使命、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等諸多方面論述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深刻闡明了新時代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的主要任務和方針政策,深化了我們黨對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規律的認識,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于社會主義經濟本質的理論。
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一系列豐富實踐成果。我國人類發展指數逐年提高,邁向“高人類發展水平”行列。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教育現代化發展總體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國家行列,我國教育強國指數居全球第23位,比2012年上升26位,是進步最快的國家。就業質量顯著提升,城鎮新增就業年均1300萬人以上。城鄉基本醫療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高,人均預期壽命居于中高收入國家前列,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全國社會保險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10.5億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5%,民生兜底保障網進一步加固。
新征程上,必須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創造性地提出樹立和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
圍繞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強調堅持新發展理念“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發展理念是一個整體,提出的要求是全方位的、多層面的,絕不是只有經濟指標這一項,這是我國發展進入新階段、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對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許多重大理論和理念,其中新發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貫徹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我國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等。
這一系列重要論述對社會主義經濟發展中具有戰略性、綱領性和引領性的重大問題作出全新闡釋,深刻闡明了關于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重大政治問題,深化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于經濟發展原則的理論。
新時代以來,新發展理念逐漸深入人心,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令人矚目的偉大成就。2022年我國全社會研發投入3.08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2.54%,2023年我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第12位。2022年中部和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的比重提高到22.1%、21.4%,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加快形成。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城鄉融合發展,2022年全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5.22%。我國風電、水電、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穩居世界第一,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2%的經濟增長,成為全球大氣質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國家。共建“一帶一路”取得實打實、沉甸甸的成果,全方位高水平開放型經濟加快形成,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程度不斷提升。
新征程上,必須完整把握、準確理解、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統一思想、協調行動、開拓前進,把黨中央關于貫徹新發展理念的要求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和各領域。
創造性地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大論斷
圍繞要不要實現高質量發展、什么是高質量發展、怎樣實現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質量發展就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經濟發展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高質量發展不只是一個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不是只對經濟發達地區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區發展都必須貫徹的要求;不是一時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須長期堅持的要求”“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等。
這一系列重要論述為科學把握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歷史方位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化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演進規律的認識,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于經濟發展階段的理論。
新時代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穩”的基礎持續鞏固,“進”的動能不斷集聚,譜寫了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我國已經建成世界上最完整的產業體系,產業發展持續向中高端邁進,連續13年位居全球第一制造業大國,在全球貨物貿易、商品消費、外匯儲備方面均位居世界第一。經濟增長動力足、比例協調,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雙輪驅動的格局逐漸顯現。全社會科技進步貢獻率提升到60%以上,創新支撐發展能力不斷增強,勞動生產率穩步上升為每人15.3萬元。
新征程上,必須準確認識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立足新發展階段,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實增強經濟活力、防范化解風險、改善社會預期,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創造性地提出推進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思想
圍繞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是我們黨的一個偉大創舉。我國經濟發展獲得巨大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我們既發揮了市場經濟的長處,又發揮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要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等。
這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推進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面臨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深化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認識,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于市場經濟的理論。
新時代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蹄疾步穩,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決定性成果。我國經營主體達1.7億戶,其中全國登記在冊個體工商戶達1.14億戶,約占三分之二、帶動近3億人就業。國有經濟功能定位、布局方向、調整機制更加明確,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得到更好保護。國企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2022年中央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9.4萬億元,同比增長8.3%。我國營商環境總體評價位居世界前列,累計上升50位,連續躋身全球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經濟體。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保持合理運行區間,為經濟回升向好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新征程上,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結合,堅持用好“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著力破除各種形式的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協同推進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創造性地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方針
圍繞供給和需求的關系、如何保持兩者平衡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主要矛盾已轉化成結構性問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是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八字方針(鞏固、增強、提升、暢通)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管總的要求”“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著力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等。
這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供給和需求的主要特點,為保持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開出了治本良方,深化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經濟運行規律的認識,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于生產和需要關系的理論。
新時代以來,我國著力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重點行業和關鍵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有力支撐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三次產業結構由2012年的9.1︰45.4︰45.5調整為2022年的5.1︰38.9︰56.0。供給體系質量和水平不斷提升,制造業規模優勢不斷鞏固,2022年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27.7%,占全球比重30.3%,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以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為主要內容的新動能持續集聚成長,2022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766.8,經濟活力指數402.6,對總指數增長的貢獻率1.6%,經濟活力不斷釋放。
新征程上,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協同發力,突破供給約束堵點、卡點、脆弱點,通過優化要素配置和調整生產結構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
創造性地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
圍繞如何認識大國經濟、如何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首次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2021年1月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進一步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性布局和先手棋,闡明在實踐中要注意防范八個方面的認識誤區,闡釋了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和新發展格局三者的內在邏輯關系;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就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重要戰略部署等。
這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自主和開放、發展和安全、國內經濟循環和國際經濟循環的辯證關系,深化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經濟循環規律的認識,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于社會再生產的理論。
新時代以來,我國成長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第一大網絡零售市場,連續14年成為全球第二大進口市場,形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具有成長性的中等收入群體。新發展格局的堵點卡點不斷破除,消費基礎性作用持續強化,最終消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連續保持在50%以上,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流通體系建設加速推進,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比重由2012年的18%降至2022年的14.7%。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快形成,51條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行動舉措加快落實,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和數據要素配置的市場化改革持續深入,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全面建立,價格體制改革成果顯著。
新征程上,必須不斷暢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經濟環節,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和強大生產能力的優勢,使國內大循環建立在內需主動力的基礎上,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不斷塑造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創造性地提出推動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的重要思想
圍繞經濟全球化向何處去、如何適應和引導好經濟全球化,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應該堅持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理念,推進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創造全人類共同發展的良好條件,共同推動世界各國發展繁榮”“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各國人民前途所在”,創造性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等。
這一系列重要論述為引導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貢獻了中國智慧,深化了我們黨對經濟全球化規律的認識,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于世界經濟的理論。
新時代以來,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30%,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突破40萬億元,連續多年居世界首位,2013至2022年累計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4萬億美元,年均增長5.4%,累計對外直接投資1.2萬億美元,年均增長4.2%。共建“一帶一路”朋友圈越來越大,與沿線國家進出口額年均增長8.6%,中歐班列累計開行超過8萬列,通達歐洲25個國家200多個城市。與2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19個自貿協定,舉辦服貿會、進博會、消博會等一系列國際展會。
新征程上,必須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更好惠及各國人民。
偉大的時代召喚創新的思想,豐厚的實踐孕育科學的理論。習近平經濟思想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新變化、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具有廣闊時代背景、深厚理論淵源和堅實實踐基礎,充分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認識論和方法論相統一的鮮明特點,擘畫了新時代中國經濟蓬勃發展的新藍圖,是指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科學應對重大風險挑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強大思想武器。要以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經濟工作的決策部署,切實增強做好經濟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確定性應對形勢變化的不確定性,確保最終效果符合黨中央決策意圖。(李玉舉 連欣 馬小騰 作者單位: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中心)